旧版首页 | 新版首页 |
班级网站管理登录 | 注册

微信扫一扫

招生电话:

0591-85316863

投诉建议:

0591-85314300

西山学校全国统一免费咨询电话:0591-85316863

当前位置首页 > 西山初中 > 教学园地 > 教育文摘 > 正文
热门标签领导关怀 张文彬 招生专栏
名人与中秋的那些事
时间:2014-12-19 14:55:23  来源:福建西山初级中学  点击阅读数:  编辑:刘建华


点灯祝朋友们中秋快乐
 

  中秋节的人文底蕴可以说非常深厚。中秋节与哪些历史名人有关呢?

  嫦娥。嫦娥是古代神话人物,是射日的后羿的妻子。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吴刚。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盐女。无盐女无疑也是女性,不过她不是美女,而是出了名的丑女。无盐女据说复姓钟离,名春,是战国齐宣王的王后,因她是无盐邑人,人们也叫她钟无盐。港台影视剧常称她为钟无艳,可能是觉得无盐故意为之。无盐女相貌丑陋,以才学入宫,某年八月十五赏月,齐宣王觉得月光下的她很美,便立她为后。这也是中秋拜月的由来。

  诸葛亮。严格说来,千古名相诸葛亮与中秋节并未什么关联,和他相关的是一样中秋器物——孔明灯。孔明灯又称天灯,相传是诸葛亮被司马懿围困,夜晚放出孔明灯求救,还有一说是孔明灯的形制很像诸葛亮的帽子而得名。南方人常在元宵和中秋放孔明灯祈福。

  唐高祖。唐初,大将李靖征讨突厥凯旋,恰逢中秋节,唐高祖以西域进献的胡饼为大军祝贺,笑指空中明月说 “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胡饼即今天的月饼。

  唐玄宗。唐高祖的后代唐玄宗也和中秋十分有缘。《明皇杂记》记载,唐明皇与申天师中秋夜游月宫,见月宫大门上写着“广寒清虚之府”。这也是广寒宫名字的来历。此外,唐玄宗与月饼名字的来历有关。民间传闻,唐玄宗和杨贵妃中秋赏月吃胡饼,玄宗觉得胡饼名字不雅,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随口而道“月饼”。此说并不站得住脚,月饼一词最早见于《梦梁录》和《武林旧事》两书中,说它出现在宋代还是比较靠谱的。

  苏轼。古代诗词里描写中秋节的很多,苏轼的《水调歌头》堪称其中的佼佼者。此词开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气势雄浑,接着展开瑰丽的想像上天入地,思考人生。全词虽未点出中秋,但词前有段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辙字子由)。”1071年,35岁的苏东坡带着小他11岁的妻子王闰之,到杭州任通判。彼时的杭州多姿多彩,春秋两季,全杭州人都在湖滨游玩,甚至冬季下雪的日子,还有寻乐的人乘船到湖上玩赏雪景。重要的节日,比如三月初三,五月初五,中秋,重阳,湖上全是游逛之人,且必须前一天预定游艇。西湖的小船很别致,船头有长长的引水竹管,中间可摆一张饭桌。游人无须自带食物,茶具、碗筷全由船家提供。这种船娘通常精于烹饪,所烧的菜肴称为“船上菜”。船夫还捕鱼卖于游客,供放生之用。湖上另有船贩卖食品给游客,有些卖瓜子、栗子、糖藕、烤鸡等,有的专门卖茶,有的船上载着艺人,按照习俗靠近游客的船,表演歌舞、特技、投掷、射击等游戏。良辰佳节,苏东坡少不了携家眷或同僚游玩,写了不少西湖船的诗句,如“映山黄帽螭头舫,夹道青烟雀尾炉”,“船头斫鲜细缕缕,船尾炊玉香浮浮”。几年后,饱览杭州风光的苏东坡改任密州太守。在又一个中秋之夜,他写出了公认最好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朱元璋。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廷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郑成功。郑成功屯兵厦门,将士们中秋难免有思乡之情。军中盛行中秋博饼游戏,后来这成了厦门中秋的特色。

    毛泽东。1976年,83岁的毛泽东已百病缠身,病入膏肓。病床前,他用手指在女儿李敏的面前画了一个满月似的“圆圈”。这个在他和贺子珍亲生女儿手上画的圆圈到底暗示了什么?是指自己将圆满走完人生后就要向马克思报道,还是想再等几天就要到来的中秋节?这成了一个不解之迷。

    后来有人猜测,毛泽东的这个动作暗含了对贺子珍的思念。因为1910年的中秋节,在江西永新南门禾川镇“海天春”小店铺内,诞生了一个女孩,父亲贺焕文因为女儿生在桂子飘香的中秋且有圆月相伴,故为她取名“桂圆”,这个中秋节出生的小女孩,就是后来与毛泽东牵手十年的贺子珍。在毛泽东与死神苦苦抗争的时候,他在疼爱的女儿手上画圆圈,不是指中秋节,不是指贺子珍,还会有什么别的用意呢?

    1976年9月8日,是农历八月十五的中秋节,也正是贺子珍的66岁生日。毛泽东在生命垂危之际,本应该与曾结发为妻的贺子珍见上一面,重温往日旧情,可就第二天凌晨时分,在万家团圆的中秋节刚刚过去,他丢下了朝思暮想的爱人,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这正应了中国一句古话:十五的月亮十六圆。这时,距贺子珍与毛泽东庐山相会已有17个年头。

    也在中秋月圆时,对毛泽东来说,更有撕肝裂心的一幕。1919年一直在他心目中占有崇高位置的母亲文七妹,因积劳成疾,身患瘰疬,年仅52岁就不幸辞世。噩耗传到长沙,正在领导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的毛泽东,悲痛欲绝。三天后,也就是1919年的中秋节,他才从长沙星夜兼程赶回韶山,当时,母亲已入棺,他再也不能听到母亲亲切的唤儿声,禁不住放声恸哭。毛泽东跪守在母亲灵前,以泪和墨写下一篇感人至深的《祭母文》和两副灵联,赞扬了母亲敦厚诚实、勤劳俭朴的美德,字里行间凝结着母慈子孝的真诚情义。其灵联是:“疾草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须补;长生新学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处寻。”“春风南岸留晖远,秋雨韶山洒泪多。”这两副灵联,也深深地记述了毛泽东的母亲平生对他的养育之恩,也由衷地表达了他对母亲的孝敬之情。

    这一年的中秋节,本是家人的团圆节,不想却变成了他的别母节,更是他的痛苦节。1959年6月,毛泽东回韶山故乡时,想起当年中秋的一幕,他向父母的墓地深深鞠躬,说:前人辛苦,后人享福。

    邓小平。1946年中秋节邓小平召开“不握手会议”。1946年9月10日这天是中秋节,3纵队司令员陈锡联、6纵队司令员王近山和7纵队司令员杨勇几乎同时接到去“野司”开会的通知。陈锡联心里想:从邯郸出发几个月来,我军所向披靡,连战皆捷,如今适逢中秋节,“野司”请各纵队司令去开会,必是要犒劳大家一番了。
    当参加安陵集会议的纵队首长满面春风地向邓小平伸出手来时,邓小平却摆摆手说:“这次开的是不握手会议!”“不要刚打两个胜仗就沾沾自喜,握手言欢,心满意足,你好我好,什么都好。要更多地想想自己的不足,邯郸出发以来做得怎么样?群众纪律怎么样?内部的团结搞得好不好?部队的指挥、战斗作风都还存在哪些问题?”
    原来,由于我军接连奏捷,少数领导干部开始滋长出一些骄傲的情绪,部队群众纪律不太好,出现了一些问题。邓小平提议召开安陵集会议,目的就是要纠正和克服邯郸胜利后有的部队骄傲自满,忽视军民关系、群众纪律的倾向。

 

【延伸阅读】名人名联咏中秋

    相传,金圣叹到金山寺闲游,一天晚上,寺宇长老前去拜访金圣叹,出对子难他:

    半夜二更半;

    金圣叹一时对不上,不欢而去。后来,他因哭庙案被杀,临刑时,正是中秋佳节,他猛然想起长老的出句,找侩子手要了纸笔墨,写出了下联:

    中秋八月中。

    历史上称为“生题死对”。

    此联版本教多。一种版本说苏东坡出上联,其三子对出。一种版本是说,纪晓岚的侄子的老师出上联:“中秋八月中”,要学生对。纪晓岚的侄子想了好久对不上,半夜去找叔叔问。站在门外说明原委后,纪晓岚说,半夜啦。侄子还不明白,纪晓岚又说,二更半啦,回去吧。其侄还不明白,第二天到纪晓岚那儿再问才明白,可见其侄智商问题大大的。

    一年中秋夜,苏小妹随兄东坡及佛印和尚泛舟赏月。小妹出上联:

    五百罗汉渡江,岸畔波心千佛子;

    佛印和尚望望圆月后对道:

    一个美人映月,人间天上两婵娟。

    最妙的是把小妹倒映在水中的身影描写出来了。

    王安石与苏东坡虽然政见不同,却是文友。这年恰逢闰八月,且正月和腊月在立春时令内。中秋相会时,王出上联:

    一年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苏沉思后,用甲子重逢应对: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相传被嘉靖成为天下第一才子的粤东才子宋湘约几个秀才中秋赏月,即景吟上联: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几个秀才对不出与之相媲美的下联,直到除夕,宋湘想明天是新年,见景生情拟出下联:

    今夜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农历每月的十五这一天称为月半,这一天正好是天上月亮复圆的时候,历法上称为“月望”。年尾:年终,每年十二月的最后一天。清洪诗:“新年头耳旧年尾,明日四兮今日三。”

    此联结构严谨,叠词天然,妙不可言。中秋夜出句,除夕夜成对,被称作“中秋出句年尾对”。

    还有记载,下联为金圣叹对出。传说本联是他苦思几个月后才作出来的。据说某年中秋之夜,金圣叹对酒赏月,忽然心有所动,得出了“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这一上联,可是苦思良久,仍然无法对出下联来。直到数月之后的大年之夜,有人来问他日子,他猛然想起,今夜已是年尾、明日该是一年的开头了,从中得到启示,终于对出了下联。

    这一联是明代大学士杨廷和(1459—1529)父子的杰作。相传杨廷和8岁那年,有一次,他父亲与客人对饮到深夜,出上句让客人对:

    冬至冬冬至,每冬先寒节而至;

    可是无人对出,在一旁的小廷和随即应对,语惊四座。

    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圆时愈明。

    还有一对联也是他父子的杰作:

    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

    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

    过去,一夜分为五更,两小时一更;古称秋季3个月为“三秋”,即初秋七月(孟秋)、中秋八月(仲秋)、晚秋九月(季秋)。

    清代徐稚小的时候,老师出上句:

    中秋赏月,天月圆,地月缺;

    他对出下句:

    游子思乡,他乡苦,本乡甜。

    “地月缺”指人不团圆。

    唐代诗人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有一名句:

    天若有情天亦老;

    有人以为是绝对,后来曼卿对出:

    月如无恨月常圆。

    可谓天衣无缝。

    清代作家李渔,一年中秋节到扬州桃花庵览胜,方丈陪他登讲经台赏月,二人你来我往,妙联不绝。请看:

    有月即登台,无论秋冬春夏;

    是风皆入座,何分南北西冬。

    天尽山头,到了山头天又远;

    月浮水面,撬开水面月还深。

    把平平常常的月色山水,尽融入联语之中。

    相传,清代对联大师纪晓岚曾自夸:“天下未有不可对之对。”某年中秋月夜,他的妻子指着窗纱出一上联:

    月照纱窗,个个孔明诸葛亮;

    要他应对,他思考再三,却终未对出。显而易见,此联前后有机结合,因果相连,一语双关而一脉相承,欲找一个“门当户对”的“配偶”,实在是太难了。近代,有人偶从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的名字中发现了“奥妙”:梅兰芳,字“畹华”,其字与名正好可与“孔明诸葛亮”对仗。于是续得下联:

    风送幽香,郁郁畹华梅兰芳。

    可谓“佳偶”天成,妙不可言。

    扬州瘦西湖中小金山岛上,有清代初年建的供人月夜赏景的“月观亭”。有一年中秋,郑板桥游于此,手书一联:

    月来满地水;

    云起一天山。

    此联形象贴切,读来妙趣横生。后人把它刻在抱柱上,为瘦西湖增添了秀丽的风景。

    一日,寇准与友同游,乘兴出对曰:

    水底月为天上月;

    从无以相对。杨大年刚好赶到,答道:

    眼中人是面前人。

    众皆喝彩。

    当地郝知府对医药略知一二。一次中秋赏月时,风吹灯笼熄,原来是灯笼破了三个窟窿,便口占上联:

    灯笼笼灯,纸(枳)壳原来是防风;

    因一直续不出下联,只好找李时珍对出下联:

    鼓架架鼓,陈皮不能敲半下(夏)。

西山教育集团旗下学校
Copyright©1994-2023 西山教育集团 版权所有 全国咨询热线:0591-85316863(福建西山学校)
闽ICP备10203392号-2 闽公网安备 35018102000197号
幼儿园更新统计 | 小学部更新统计 | 初中部更新统计 | 高中部更新统计 | 职专部更新统计 | 电视台更新统计 | 腾讯视频一 | 腾讯视频二 | 腾讯视频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