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3日下午,在北京延庆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内,两名自驾游女游客在猛兽区下车后,被老虎袭击,造成1死1伤。”
当这条因藐视规则而造成悲剧的新闻席卷各大媒体时,我收到了这样一条信息:
“段长,想谢谢你!是的,你说得没错,任性换不回所谓的自由,原来生活的外围真的有猛兽。”
对于他,我印象深刻——一个曾经不守规矩的小家伙。
当时,他是初二加入的新生,是那个年龄段叛逆男孩的典型代表,整天喊着“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我行我素地要求全世界都给他让路。
于是“自由”男孩儿很顺理成章地成了年段办公室的常客,加上我又是他的数学老师,所以我俩的互动简直不能再多。不过,除了日常的一地鸡毛外,有一件事情确实有点意思,它源于一张数学试卷。
那天,早读课刚下,他就被送到办公室签到了。通过与班主任的沟通,我基本上已经掌握了事情的前因后果。几个学生在讨论前两天的数学考试成绩,其中一个调侃了一句,说“自由”男孩是零分专业户。然后,一场一言不合的暴力事件就酝酿成功了。
他进来时,紧抿着双唇,眼睛死盯着地板,只有握紧的双拳泄露着他当时的愤怒与不甘。我将他的试卷找出来放在他面前,然后挑中了他有淤青的左臂,大力地握了一下。他倒吸一口气,本能地弹开,抬头愤怒地盯着我。
我站在他面前,只问了他三个问题:“你忍受不了别人的嘲笑,难道别人就能忍受你的拳头吗?”“你自己不努力,拿什么去堵别人的口?”“你总说学校的规则让你觉得不痛快,那你自己世界里的规则又是什么,是可以放纵自己理直气壮地犯错和失败吗?”
我很清楚,他不是一只发怒的小猫,轻抚两下就能乖顺的;他像一匹脱缰的野马,自以为沃野千里任他驰骋,而我要做的不是驯服,是要帮打破他眼前的幻象,引导聪明的他看清,看清这世界的警戒线以外,还有冰霜雨雪、还有悬崖峭壁、还有功过成败自行争取的生存法则、还有在自以为是地冲撞规则后留下的疼痛和屈辱。我要他明白世界不是以他为中心,一厢情愿的任性和傲慢是件多么愚蠢的事,它根本不会让你得到别人的尊重。
尽管我之后也对其他几名学生进行了批评教育,但当时,对于他,除了那三个分外认真的问题外,我没有多说一个字,某种程度上讲这算不上是传统理念中的“关爱”,我甚至故意触碰了他的伤疤,让疼痛直接刺激他的思想。因为我知道,当时苦口婆心的劝说只会让他对教育更加不屑一顾,比起一杯热水的温情和几句嘘寒问暖的贴心,追求唯我独尊的热血少年此时更需要的是对规则的认知,只有规则能带他找回冷静与理性。
但凡教育工作者都很清楚,我们所接触的学生中,就有这么一类人,他们骄傲、轻狂、好斗,仿佛时时刻刻都企图挑战全世界;但他们也聪明、勇敢、有血性,会为了摆脱屈辱而倔强到底,而我见缝插针的引导就从那里入手。其实,不是所有的关爱都要润物细无声。我们都不能否认,有时候对待久旱的心田,只有震天的春雷和倾盆的大雨才能将他们唤醒。
那天他走出办公室,并带走了那张数学试卷。两天后他将订正好的试卷交给了我,并留言问到“究竟什么是规则”,我的回复是“规则是自由的前提,有些东西我们先要学会遵守,才有可能改变”。
后来,我不知道他有怎样的发现,但从他被推送到办公室的频率来看,我确信他慢慢在规则以内活得如鱼得水了,至少后来我很少再听到他吐槽学校的条条框框了。当收到信息的那一刻,我想现在已经毕业的他必定是懂得了我校苦心经营的养成教育,懂得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终归才是正道,比如,按规定排队就餐,我们吃得挺饱;按时就寝,我们睡得很香;清晨早起,我们发现风景挺美;坚持训练,我们通体舒畅;认真听讲,我们体会趣味无穷……其实,规则以内才有随心所欲和怡然自乐。
生活是盾牌,年少的孩子总是自以为坚硬,总爱以棱角冲撞它,看看它背后究竟藏着什么。那时生活会原谅他们的年轻,不与他们计较。可是,走出校园之后呢?谁会为容忍他们的任性和放纵?所以,他们不能不知道疼痛,不能不知道做错了就会付出代价,不能不知道所有的事情,都有它的规则。关爱孩子不仅仅意味着你得为他解答一道题、不仅仅意味着你陪他过一次生日,不仅仅意味着你为他解决一件事,如果可以,请教会他们理性看待事物的能力,如果你还可以,请帮他们将这种能力植入心底,那将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同仁们,今晚我没有准备华美的词句来结束我的演讲。我只想坦白一个事实,我是一位数学老师,同时又是一位教育管理者,手里除了粉笔之外,只有一个三角板和一只圆规。多年以来,我只是循环往复不知疲倦地做同一件事情,我用三角板画出孩子内心的底线,让他的人品变得方正;我用圆规绘制孩子处事的态度,让他的性格变得圆润而有弹性。然后看他正直而坚定的走远,此生都不被生活外围的猛兽袭击,如此一来,我也就无愧于教师这一职业了,无愧于教育的真正意义了。这就是我给予他们的爱——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谢谢。
【手机客户端请点击下方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