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婆,我要这一束!”
黑衫黑裤的老妇人,从桶里取出我要的二十几支桃红色的玫瑰,交给一旁的小孙儿,转身去找零钱。
小男孩大概只有五岁,清亮的眼睛,透红的脸颊,咧着嘴笑,露出几颗稀疏的牙齿。他很慎重、很欢喜地接过花束,抽出一根细绳绑花。花枝太多,孩子的手小,绳子又长,小小的人儿又偏偏想打一个蝴蝶结,手指绕来绕去,这个结还是打不起来。
“死婴那,这么憨慢!卡紧,郎客在等哪!”老祖母粗声骂起来,还推了他一把。
“没要紧,阿婆,我时间多呢,让他慢慢来吧。”
我安抚了老祖母后,在花店门口的石阶上坐下来,街头的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店里。我望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专心地做一件事:他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他又重新再来……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我恬静地注视着他,心里默念道: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这是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这部书中描写的自己在花店买花的一个场景。这个场景解开了我20多年来当老师的一些困惑,那就是:关爱学生,仅仅从天冷了,提醒学生添加衣物;生病了,带学生去医务室看病;星期天给学生包顿饺子;或是像我这样凌晨2点半还到学生宿舍去查房搜缴学生的手机……等等这些生活小事去关爱他们是远远不够的,而更应该关注孩子心灵的成长,为这,我们要抛弃以往那种恨铁不成钢地操之过急的教育心理,多一点耐心,让孩子慢慢来,因为成长永远都是一件不能急于求成的事情,教育不能拔苗助长,让孩子慢慢来,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关爱。
我是教语文的,课堂上,每当我提出一个问题,环顾四周,总会发现,有一些像石陈颖、陈漪珮、苏剑楠、罗磊等这些接受能力较快的学生很快就举起了手,而总有一些反应较为迟钝的孩子,他们神色黯然,一筹莫展。这时候我们是否应该给这部分孩子思考问题的时间?或者循循善诱,多给他们一些回答问题的机会,让这些孩子也跟着老师的教学思维慢慢来。每布置一次作文,有的学生写作思维敏捷,很快在一节课就完成了一篇作文,而有的孩子半天也没有写作思路,这时候我们老师能逼他么?我曾经教过两个孩子,2013届的,一个叫陈裕,一个叫倪昌林,他们两个每次写作文,总是要拖到最后才交,而我总是很耐心地跟他们说:不要紧,你慢慢来,老师等你。陈裕是为了把每一个字都写得跟字帖一样端庄秀丽,所以写作速度就慢;倪昌林这个偏科的孩子,理科成绩还可以,语文成绩一直很不理想,就是因为作文是他的老大难,有一次,我等他写作文,直等到深夜凌晨一点多钟,还惊动了他的招生老师也就是我们董事长的助理田舒心老师一起来陪他写,但是就是在那一次之后,他从此再也没有拖交过作文,他在后来的一次作文中写到:老师,对不起,我实在不忍心看到你那么辛苦地守着我写作文了。就是这两个孩子,在中考最后一战,陈裕的语文成绩考了136分,倪昌林的中考语文成绩也达到128.5分,他们俩都以优异的成绩超过了福清一中录取线。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可以创造奇迹。2014届,我接手新一届初三,班级有个女生,名叫邵倩倩,我接班的时候她的成绩可是全班倒数第一名啊,她的接受能力很慢很慢,平时做作业、单元测验、考试做题速度总是很慢,我半开玩笑地叫她“慢羊羊”,她也不介意,我们各科老师都允许她慢慢来,但她从未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每项作业最终都不折不扣地完成了,还自己买了一些资料试卷加班加点地做了给老师批改,慢慢地,她做题的速度提上来了。就是这只“慢羊羊”,在中考最后一战,总分竟然考了全班第一名。超过福清一中线24分。从开始的倒数第一名到最后的全班第一名,这是一种怎样的质的飞跃?慢慢来是一种态度,慢慢来总比不来、不做、不写要好。十个手指亦有长短,何况学生的个性差异呢?当我们对孩子成绩患得患失的时候,冷静下来慢慢引导孩子系统分析、整理知识或许远胜于空洞的鼓励或责备。也许他们就是那个数学曾经考不及格的爱因斯坦、华罗庚、丘吉尔。放慢教育的节奏,才是对孩子真正的关爱。
法国自然主义哲学家卢梭曾经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我们将造就一些老态龙钟的儿童。”患得患失、急功近利的教育只会让孩子在拘谨狭小的空间里迷失自我。成长永远都是一件不能急于求成的事情。成长的生命需要的从来都不是一个结果,当我们放慢教育的脚步,让孩子慢慢来,就会发现,原来教育的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更在于唤醒和鼓舞。
作为语文教师,我在课堂教学中还有一个困惑:那就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和爱国教育的缺失。其实,我们的语文教材中不乏情感教育和爱国教育的优秀篇章。多年以来,我在教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一封信》、李大钊的《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土地的誓言》和鲁迅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些课文的时候,面对这些课文中写到的我们国家的沉重的历史和课件中一些中国人受屈辱的画面,我们的学生竟然还能在课堂上哈哈笑出声来?为此,我曾经写了一篇教学论文《论语文课堂之怪笑现状》。开始时课堂上出现这种怪笑,我总会发脾气。但后来,我发现这种怪笑现状不是一时半会就能纠正得过来的,得慢慢来,我开始意识到孩子们的情感教育是多么地缺失,我意识到教育的艺术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和本领,更在于唤醒和鼓舞。关爱,关爱,爱从哪里来?爱从心来,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就是关爱学生心灵的成长,是“修心”啊!“修心”才是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我就在课堂上问我的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审美能力吗?”学生们一脸的冷漠和不屑。然后我就用网上流行的一个段子慢慢引导他们:审美能力就是当我们到鄱阳湖旅游时,当我们看到一群鸟在我们的眼前从湖面飞过的时候,我们能够吟诵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在那里嚷嚷:“我去,全都是鸟!”当我们去戈壁看到一望无际的沙漠时,情不自禁地发出感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不是在那里嚷嚷:“哎呀,妈呀,全都是沙子儿,赶紧回吧!”我的学生们“哈哈——哈哈”仍然大笑。但笑过之后哑然若有所思。慢慢地,往后的课堂上怪笑声日渐减少。关爱学生,从心开始。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关爱。
亲爱的各位同仁,教育的路虽然还很长很长,但我相信:天总会亮!孩子,你慢慢来,我在时间的尽头等你!让关爱与责任在我们教师的肩上同行。要知道一个理想的实现需要漫长的过程、静静地等待;一段芳华的润育需要破茧成蝶的生命周期。不管他们是凌寒而开或是迎春而笑,他们都是独一无二的孩子,我们老师要做的就是在一旁慢慢地关注、呵护、守望和期盼,及时清除小树旁边的杂草和害虫,在狂风暴雨把小树吹歪了的时候,第一时间去扶正他,而不是拔苗助长。孩子,你慢慢来,希望你在静好的岁月中,自在成长!孩子,你慢慢来,你若安好,我便晴天!
【手机客户端请点击下方观看】